LOGO OA教程 ERP教程 模切知识交流 PMS教程 CRM教程 开发文档 其他文档  
 
网站管理员

[点晴永久免费OA]访问局域网内的电脑和NAS机:到底该选择内网穿透还是异地VPN组网?

admin
2025年9月7日 5:25 本文热度 99

目录:

  • 一、需求由来
  • 二、什么是内网穿透?
    • 1. 概念
    • 2. 特点
    • 3. 适用场景
  • 三、什么是异地组网
    • 1. 概念
    • 2. 特点
    • 3. 适用场景
  • 四、内网穿透 VS 异地组网差异对比
  • 五、实际选择建议
    • 1. 内网穿透:轻量简单、客户端无需任何操作
    • 2. 异地组网:体验接近真实局域网
  • 六、我的实践经验分享
    • 1. 内网穿透 + Dnsmasq:解决内外网环境频繁切换的实用方案
    • 2. 异地组网 + 反向代理:低成本分享服务给外部用户
  • 七、趋势观察:内网穿透与异地组网,或终将殊途同归

访问远程局域网:到底该选择内网穿透还是异地组网?

一、需求由来

想远程访问局域网中的 NAS、软路由或终端设备,实现远程办公,却受限于没有固定公网 IP,IPv6 网络又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内网穿透或异地组网,往往就是唯一的破局之道。

二、什么是内网穿透?

1. 概念

  • 通过中继服务器,把内网端口映射到公网地址;
  • 常见工具:frp、ngrok 等。

2. 特点

  • 部署简单:C/S 架构;
  • 可以只开放限定端口;
  • 所有流量经过中继服务器转发。

3. 适用场景

  • 服务需要暴露给外部多个用户访问;
  • 内部服务变动较小。

三、什么是异地组网

1. 概念

  • 在不同地点的设备之间建立虚拟专用网络,让它们像在同一个局域网下;
  • 常见工具:EasyTier、WireGuard 等。

2. 特点

  • 虚拟专用网建立后,设备之间可用内网 IP 直接互联;
  • 可扩展到多台设备;
  • 部分组网工具同时支持中继模式和 P2P 模式。

3. 适用场景

  • 外部网络与局域网之间多设备互联;
  • 局域网之间服务变动频繁。

四、内网穿透 VS 异地组网差异对比

对比维度
内网穿透(frp/ngrok)等
异地组网(EasyTier/WireGuard)等
原理
单点代理:通过中继服务器,把内网服务暴露到公网
建立虚拟网络:所有设备都加入同一个虚拟专网,彼此直连/中继
典型场景
发布一个 Wed 服务/NAS 外网访问
多地办公网络互通/机房之间组网
访问方式
通过公网域名/IP 访问
使用虚拟专网 IP 直接访问
部署复杂度
简单,客户端+服务端(中继)即可
稍复杂,需要配置虚拟网卡/路由
网络透明度
暴露单个服务端口,应用层面透明度低
虚拟专网,像在一个局域网内,透明度高
访问性能
取决于中继服务器带宽
部分组网工具可设置 P2P 和中继两种模式
安全性
取决于服务本身以及公网服务器的防火墙配置
对外暴露端口少,私网网段直连访问
扩展性
单服务为主,多个服务需要配置多个规则
可互联多个设备、多个子网

五、实际选择建议

1. 内网穿透:轻量简单、客户端无需任何操作

  • 适用于仅需暴露少量服务,且服务更新频率较低的场景,否则每次变更都需要调整对应配置文件;
  • 更适合将服务分享给多个无需安装客户端的外部用户。

2. 异地组网:体验接近真实局域网

  • 适用于设备之间需要频繁互访通信的场景;
  • 更适合内网服务频繁增删改、访问结构动态变化的网络场景;

总结概括:内网穿透适合轻量访问场景,部署简单、无需安装客户端,便于多用户共享访问;异地组网则适用于多设备互联和服务频繁变动的环境,无需反复配置,体验更接近真实局域网。

六、我的实践经验分享

起初我采用内网穿透的方式访问局域网资源,但随着局域网内服务频繁变动,每次新增服务都需手动调整穿透配置、暴露端口,维护成本逐渐升高。而我本身又没有多用户共享访问的需求,最终促使我转向了更灵活、省心的异地组网方案。

下面也简单的分享下我在使用内网穿透和异地组网两种局域网资源访问时的一些小技巧。

1. 内网穿透 + Dnsmasq:解决内外网环境频繁切换的实用方案

由于内网穿透是通过中继服务器将内网端口映射至公网,外部访问实际上是指向中继服务器本身。为了避免“回程绕路”带来的带宽下降和延迟升高,内网访问通常仍需直连本地主机服务。但在这种双路径共存的模式下,只要环境发生变更,就可能导致配置频繁调整,维护成本随之上升。

图一:内网穿透与异地组网在访问路径和目标地址上的区别示意图

此时我们通过引入域名解析机制来解决问题:在外部网络中,使用公共 DNS 将域名解析至中继服务器地址;而在内部网络中,则通过本地部署的 Dnsmasq 服务,将相同域名解析为内网主机地址。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了基于访问来源的精确分流,内外网访问各走其道,互不干扰。

图二:同一域名在内外网的访问路径对比示意图

Ubuntu 操作系统示例:

  1. 安装 Dnsmasq
apt -y install dnsmasq
  1. 编辑 /etc/dnsmasq.conf
# 设置服务监听接口
interface=enp1s0
bind-interfaces
# 设置 dhcp 范围与过期时间
dhcp-range=10.10.10.20,10.10.10.250,24h
# 设置静态地址绑定
dhcp-host=24:5e:be:68:f3:f5,10.10.10.1
# 设置分配给 dhcp 客户端的 DNS Server地址
dhcp-option=6,10.10.10.254
# 设置缓存
cache-size=10000
# 设置域名与 IP 的对应关系
address=/nas.example.com/10.10.10.1
# 设定上游 DNS 服务器地址
server=119.29.29.29
server=223.5.5.5
  1. 启动 Dnsmasq 服务
systemctl start dnsmasq
systemctl enable dnsmasq
  1. 验证解析结果

图三:内网解析示意图
图四:外网解析示意图

实现这一机制后,无论身处内网还是外网,都可以通过同一个域名访问服务。无需再为同一个服务保存两个标签页(内网地址 / 外网地址),也不必在环境切换时频繁修改配置,访问体验从此统一而流畅。

2. 异地组网 + 反向代理:低成本分享服务给外部用户

通常情况下,异地组网并不适合对外部用户大规模分享服务——因为每个访问者都需要安装客户端,使用门槛较高,推广性差。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在组网完成后,利用中继服务器部署反向代理(如 Nginx、Caddy、Traefik),将内网中的关键服务按需暴露到公网。

所有设备在组网后已实现互通,反向代理访问内网服务无需额外穿透配置。最终用户通过域名/IP 访问代理服务器,体验上和传统的内网穿透方式并无差别,但我们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与掌控力:哪些服务暴露、如何认证、访问速率都能自由定义。

这让“异地组网 + 反向代理”成为一种兼顾内部互联与对外分享的高性价比方案,也是我由内网穿透过渡到异地组网的关键原因。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一下异地组网工具中的后起之秀——EasyTier。EasyTier 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服务共享”这个现实需求,已内置端口转发功能,无需额外部署 Nginx 或 HAProxy 这类反向代理工具。
如果你使用 EasyTier 完成组网,并希望将某些服务开放给外部用户访问,只需在控制台上配置端口映射即可完成,无需多台跳板服务器或复杂转发链路,大大简化了异地组网 + 公网共享的组合路径。

七、趋势观察:内网穿透与异地组网,或终将殊途同归

曾几何时,内网穿透与异地组网还是两条泾渭分明的技术路径——一个专注于将服务暴露给公网访问,一个致力于构建类局域网的多设备互联。但现在,这种边界正在悄然模糊。

内网穿透工具 FRP,已经开始测试虚拟专网功能,探索从“端口映射”向“网络打通”迈进;而原本主打异地组网的 EasyTier,也早早把端口转发功能纳入设计,解决了服务共享的问题,降低了技术门槛。两者从不同方向出发,却都走向了更完整的连接方案。

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融合型工具”,就能同时满足远程控制、访问共享、多端互联等所有需求?或许现在还言之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内网穿透和异地组网,正在走向融合,而不是对立。

你怎么看这个趋势?未来内网穿透或异地组网会被 IPv6 完全替代吗?


阅读原文:原文链接


该文章在 2025/9/8 9:22:27 编辑过
关键字查询
相关文章
正在查询...
点晴ERP是一款针对中小制造业的专业生产管理软件系统,系统成熟度和易用性得到了国内大量中小企业的青睐。
点晴PMS码头管理系统主要针对港口码头集装箱与散货日常运作、调度、堆场、车队、财务费用、相关报表等业务管理,结合码头的业务特点,围绕调度、堆场作业而开发的。集技术的先进性、管理的有效性于一体,是物流码头及其他港口类企业的高效ERP管理信息系统。
点晴WMS仓储管理系统提供了货物产品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仓库管理,保质期管理,货位管理,库位管理,生产管理,WMS管理系统,标签打印,条形码,二维码管理,批号管理软件。
点晴免费OA是一款软件和通用服务都免费,不限功能、不限时间、不限用户的免费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Copyright 2010-2025 ClickSu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