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事项目经理的朋友调侃,投标时都是投国产,部署的时候该用国外的还是用国外的
当前位置:点晴教程→知识管理交流
→『 企业管理交流 』
“投标时都是投国产,部署的时候该用国外的还是用国外的。” 这是我一位做项目经理的朋友最近跟我调侃时抛出的一句话,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又夹杂着一丝戏谑。这句话看似是个圈内的“梗”,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国内项目技术选择背后那扇复杂又耐人寻味的大门。为什么投标时信誓旦旦要用国产技术,到了部署时却悄悄换成了国外货?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场政策、市场、技术实力和人性博弈的大戏。 先给你讲个小故事。某天,一个项目经理老王站在投标会的讲台上,西装笔挺,声音洪亮:“我们团队承诺,核心技术全部采用国产方案,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推动自主创新!”台下评委频频点头,气氛一片和谐。几个月后,我在项目现场见到老王,他正盯着屏幕上运行的国外软件,满脸苦笑。我忍不住问:“不是说好用国产的吗?”他叹了口气:“兄弟,国产技术是好,但这项目工期紧、要求高,出了问题谁担得起?只能先用国外的稳一手。”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投标时的豪情万丈和部署时的“现实操作”,就像舞台上的激情表演和后台的无奈妥协。这不是个例,而是国内项目圈子里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项目经理们在技术选择上“口是心非”?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揭开这层迷雾。 国内的政策环境对国产技术那是真爱。从“自主可控”到“国产替代”,一系列文件和口号都指向一个目标:用自己的技术,保自己的安全。尤其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信息安全、国防科技,招标文件里常常明文规定“优先选用国产技术”。这就像给企业发了一张“政策通行证”,谁能拍着胸脯说“我们用国产”,谁就多一分胜算。 可到了实际操作,市场却像个冷酷的裁判,偏偏不买政策的账。为什么?因为市场看重的是结果,不是情怀。举个例子,某国产操作系统在投标时被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部署时,客户发现它的兼容性一塌糊涂,跟现有系统对接像是“鸡同鸭讲”,最后只能含泪换成国外货。 市场选择国外技术的逻辑很简单: 所以,项目经理在投标时迎合政策,部署时却向市场低头,这不是“虚伪”,而是现实的无奈。政策和市场就像拉锯战的两端,项目经理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国产技术这几年确实进步神速,但跟国外老牌技术比,有些领域还是个“成长中的少年”。比如高端芯片,国内厂商在制程工艺上还在追赶,性能和稳定性跟国际巨头比还有差距;再比如数据库,国产产品在小规模测试时表现亮眼,可一旦上了高并发、大数据的“战场”,就容易“掉链子”。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做技术选型,曾经试过一款国产数据库。测试时一切顺利,可上线后没几天,高峰期直接宕机,数据还丢了一部分,差点让老板背上锅。反观国外的Oracle、MySQL,几十年的技术积累,遇到极端场景也能稳如泰山。项目经理不是不想支持国产,而是项目上线后,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他们的命根子,谁敢拿客户的业务开玩笑? 当然,国产技术也不是一无是处。在5G、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咱们已经能跟国外掰掰手腕了。可惜,这种突破还没覆盖所有行业,项目经理的选择空间还是有限。 有人说:“用国产技术多便宜啊,政策还有补贴!”这话乍听有理,但项目经理算的可不是眼前这笔小账。以软件为例,国产方案初期采购成本低,但后续维护、升级的“隐形花费”可能让人头疼。 举个例子,某国产中间件产品买回来便宜,可用着用着发现bug一堆,修补得靠自己,技术支持还得排队等好几天,最后团队加班加点才搞定,成本反倒超支了。而国外同类产品虽然贵点,但文档齐全、更新及时,出了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省下的时间和精力谁算得清? 还有人才问题。国内工程师大多熟悉国外技术栈,像Linux、Java这些,用起来得心应手;换成国产系统,可能还得从头学起,培训成本蹭蹭上涨。所以,项目经理选国外技术,不是“崇洋媚外”,而是算了一笔更长远的账。 别忘了,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很多项目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儿的。比如云计算,国内企业想跟AWS、Azure合作,就得用人家能认的技术标准;再比如高端设备,像某些精密仪器,国内压根没替代品,只能老老实实进口。 我认识一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他们的项目得跟国外支付系统对接,结果发现国产方案压根没法无缝衔接,最后只能用国外的API,效率高不说,还少踩了不少坑。在这种情况下,选国外技术不是“背叛”,而是大势所趋。 说了这么多国外技术的“香”,是不是觉得国产技术很惨?其实不然。国产技术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比如5G,华为和中兴已经成了全球标杆,连老外都得竖大拇指;人工智能领域,百度、阿里、腾讯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上也拿出了硬实力。 但光有几颗“明星”还不够。国产技术的短板在于覆盖面不够广,很多细分领域还得靠时间积累。比如操作系统,麒麟、统信这些国产OS虽然有进步,但在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上,跟Windows、macOS比还是嫩了点。 好消息是,国家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国产技术的未来值得期待。也许再过几年,项目经理手里能多几张“国产王牌”,到时候选择就不用这么纠结了。 投标时喊着“国产优先”,部署时却用国外技术,这不是项目经理的“两面派”,而是他们在政策、市场、技术、成本、全球化五重压力下的权衡之举。支持国产技术是情怀,也是大方向,但项目上线后的成败,才是他们肩上的硬指标。 怎么办?一方面,咱们得给国产技术加油鼓劲,多投点钱、多给点时间,让它早日站稳脚跟;另一方面,项目经理也得有点“战略眼光”,别一味追求短期稳定,也给国产技术一些试错的机会。毕竟,今天的小步退让,也许能换来明天的大步前进。 至于这“技术选择之谜”,恐怕还会继续上演。未来某天,当国产技术真正崛起,项目经理们也许能挺直腰杆说:“这次投标和部署,我都选国产!”到那时候,咱们再回头看今天的纠结,也许只会一笑了之。 最后,评论区可以聊聊大家在使用国产系统或者国产数据库中有没有遇到特别难受的地方。 我反正有遇到,就是使用达梦数据库,还需要安装达梦自己开发的数据库管理工具,迁移工具还得另外装,但是对于使用Navicat习惯的人来讲,简直是个噩梦,而且达梦在数据库字段兼容上面,做的真的让人抓狂,有很多我们认为不是关键字的,人家都是关键字,好吧。。。 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gprbTapB_aGs5Yb_86baw 该文章在 2025/4/28 8:49:08 编辑过 |
关键字查询
相关文章
正在查询... |